唱片收藏达人:高价收来"缝纫机"竟是留声机"鼻祖"(图)
来源:新乡华都妇科医院 作者:新乡妇科 发表时间:2016-10-23 点击数:次
世界音像遗产日。对于65岁的冰城市民衣军来说,这一天,是个“特殊日子”,因为收藏老唱片、留声机三十几年,他个人经历和藏品屡见报端,但他最看重和最迫切希望挖掘的,还是那些“老古董”背后的历史。
上个世纪初的歌剧、钢琴曲、交响乐,二三十年代的“金曲”,七十年代的样板戏……在衣军眼里,他收藏的1.8万张老唱片,每一张都藏着一段时代痕迹。把这些痕迹连在一起,折射的就是一个时代、一座城市的历史。所以,喜爱音乐喜爱收藏的他,更希望通过这笔“特殊财富”讲述出一段段冰城往事。
【最传奇】高价收来的“缝纫机”竟是留声机和唱片“鼻祖”
想听100多年前乐团演奏的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吗?或许,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幻想,可是对于退休职工衣军来说却“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他收藏着4个百年前的蜡筒和一部同期的蜡筒留声机。“它俩是黑胶唱片和留声机的鼻祖,凑在一起,完美组合,就能再现那段音乐。”衣军说,这两样东西是他相隔十年收来的。
“1991年,我出差时顺便到天津东丽区东丽区东丽区古玩市场淘货,在一堆旧物中发现了这个蜡筒留声机,但是当时我和老板都不知道它是何物。我看到上面有‘1884年’字样,又觉得它很像我家的一个老物件——英国产的手摇缝纫机,于是就以6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收藏老唱片和留声机了,所以当回到哈尔滨,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它是由爱迪生发明的最早的留声机,我喜出望外。”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衣军又在网上发现了四个蜡筒,于是,立马花高价收入囊中,仔细研究,那首《1812序曲》就在其中。据介绍,蜡筒留声机兼具播放和收录功能,最早是一次性的,市场化生产时虽然材质改进,但最多也就能播放十几次。衣军收藏的就是市场化时期的蜡筒。
衣军喜欢通过老唱片研究其背后的历史。他说,黑胶唱片的“雏形”,是在蜡筒诞生四五年后,由德国人埃米尔·贝利纳在1888年发明的,也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圆盘形。只是,那时的唱片十分厚重。后来,随着技术的改进,老唱片逐渐从以虫胶材质,演变成了橡胶夹纸,乙烯树脂、塑料等材质,现在市场上看到的黑胶唱片都是用聚氯乙烯做的。唱片大小颜色也不再局限于“大盘、黑色”,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白色、橙色、透明、萤光色的CD大小的胶木唱片都很常见。这些在他的收藏中都有体现。
【最难得】从上万张老唱片里寻找冰城百年音乐足迹
衣军的老唱片和留声机一部分在太阳岛的俄罗斯小镇上向市民和游人展出,一部分保存在道外古玩城四楼的一个房间里。这些“宝贝”的收藏主要来自哈尔滨本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老唱片收藏的黄金时代。随着城市的大规模拆迁改造,一些被人们压箱底的老唱片、留声机‘重见天日’被当成旧物或扔掉或贱卖,就是那个时候,我从一个个动迁区域拉回了上万张老唱片和几十台留声机。”衣军说,这其中,很多老唱片都能印证哈尔滨这个音乐之城的历史脉络。
据相关资料介绍,那时著名的美国胜利公司曾在哈尔滨录制了100多首曲目,他们对乐团演奏水平要求很高。而衣军在哈尔滨本土收藏的同期老唱片里,就能找到很多相同的曲目。
哈夏音乐会是冰城的一张名片,至今已经举办33届,衣军的收藏中也有这部分内容的涉猎。整理唱片时,他就发现自己收藏了一套四张第七届哈夏音乐会的老唱片。那是时隔13年后,冰城恢复哈夏音乐会的首场演出。
【最遗憾】卖过三次藏品两次是为让女儿传承“财富”
衣军一直有两个希望,一个是能有人协助,分门别类研究一下这些老唱片的历史;另一个是女儿能够把自己的“这笔财富”传承下去。可是,最初时,女儿对他的这些老唱片“不感冒”。
“2000年前后,刚有淘宝网店的时候,作为新事物尝试,我曾申请过一个网店,并挂出去几张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胡蝶、周璇等明星的老唱片。”衣军说原以为标出几千元的价格,那些老唱片是不会有人问津的,可是没想到,挂出去没几天,就被人拍下了。人家把钱都打过来了,没办法只能卖了,就这样他一下“失去”了四张老唱片。
从那以后,衣军几乎再没登录过自己注册的那个网站。一直到2012年,想让女儿“接班”却遭到质疑“你那破唱片有啥价值”。为了教育女儿,衣军选择再次挂出老唱片出售。“那个时候唱片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变得越来越火”,所以他的一张清末的单面老唱片,刚刚挂出就被人以3000多元的价格在一个小时内拍走了。女儿说这是巧合,他又挂出了一张周璇的老唱片,也是不到一下午就被买走了。
虽然相同的老唱片再淘回来如同大海捞针,让衣军有几分遗憾,但是女儿开始逐渐关注老爸的这笔“文化遗产”了。“希望她以后,能和我一起把它传承下去,因为这不只是我自己的私藏,更是哈尔滨的音乐财富。”衣军略带期许地说。